下篇 疫点疫区清洁消毒程序
一、疫点疫区清洁消毒
1 、清洁消毒的关键场所
生猪养殖场、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厂场、运输车辆、无害化处理厂、疫区临时检查消毒站。
2 、清洁消毒程序
——首次清洁
——首次消毒
——再次清洁
——二次消毒
——终末清洁
——终末消毒
3 、养殖场圈舍清洁程序
3.1 扑杀生猪,无害化处理。
3.2 集中收集养殖场猪舍内粪便、饲料、垫料、垃圾等,并随扑杀生猪一起无害化处理。
4、养殖场圈舍首次消毒程序
4.1 使用高压冲洗机将 2%烧碱、0.5%过氧乙酸、有效氯含量 2%以上的含氯消毒剂等喷洒消毒。
4.2 喷洒消毒液时,应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原则,即先屋顶、屋梁钢架,再墙壁,最后地面,不留死角。
5、养殖场圈舍再次清洁程序
5.1 首次消毒喷洒消毒液 1 小时后,彻底清扫猪舍内残留的粪便、垫料、灰尘等。
5.2 集中收集清扫的粪便、垃圾等污染物,堆积发酵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6、养殖场圈舍二次消毒程序参考首次消毒程序进行。
7、养殖场圈舍终末清洁程序
二次消毒 1 小时后,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不留死角。
8、养殖场圈舍终末消毒程序
8.1 墙面、顶棚和地面等喷洒 2%烧碱、0.5%过氧乙酸、有效氯含量 2%以上的含氯消毒剂等,以表面全部浸湿为标准。
8.2 猪舍的墙裙、地面、金属笼具等耐高温的物品进行火焰消毒。
备注:首次消毒、二次消毒及终末消毒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别的消毒剂。
9、养殖场场区环境消毒程序
9.1 对养殖场生活区(办公场所、宿舍、食堂等)的屋顶、墙面、地面用 2%
烧碱、0.5%过氧乙酸、有效氯含量 2%以上的含氯消毒剂等喷洒消毒。
9.2 场区或院落地面洒布生石灰或 2%烧碱、0.5%过氧乙酸、有效氯含量 2%
以上的含氯消毒剂等消毒。
9.3 进出门口铺设与门同宽、8 米以上的消毒草垫,洒布 2%烧碱、有效氯含量 2%以上的含氯消毒剂,并保持浸湿状态。
9.4 集中收集污水,按比例投放含氯制剂消毒。
10 养殖场圈舍和场区的消毒频次
每日消毒 3-5 次,连续 7 天,之后每天消毒 1 次,持续消毒 15 天。
11 疫点疫区进出人员及物品消毒程序
11.1 进出人员应先清洁,后消毒。
11.2 进入疫点疫区时,应在洁净区穿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鞋套,戴口罩、乳胶手套,通过消毒垫步入。
11.3 出疫点疫区时,应在污染区边缘脱掉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鞋套、乳胶手套、口罩(收集后通过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消毒垫步入洁净区。
11.4 疫点疫区出入人员手部喷洒 75%酒精、3%枸橼酸碘、100mg/L 次氯酸溶液等进行消毒。
11.5 衣、帽、鞋等物品,可用过硫酸氢钾、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湿热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耐热的衣物、被褥、床单等采用 2%碳酸氢钠溶液煮沸 1 小时。
12 疫点疫区养殖场内外和圈舍内外灭蜱程序
用 40%辛硫磷浇泼溶液、氰戊菊酯溶液、溴氰菊酯溶液等喷洒养殖场内外和圈舍内外环境、缝隙、巢窝和洞穴等处杀灭蜱虫。
13 疫点疫区出入车辆清洁消毒程序
参照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程序(见中篇四)执行。
14 疫点疫区无害化处理场点消毒程序
参照无害化处理场点消毒程序(见中篇七)执行。
15 疫点疫区生猪屠交易市场清洁消毒程序
参照生猪屠宰场清洁消毒程序(见中篇二)执行。
16 疫点疫区生猪屠宰场清洁消毒程序
参照生猪屠宰场清洁消毒程序(见中篇三)执行。
17 疫点疫区消毒记录
所有的消毒登记需逐日、逐次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包括消毒地点、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药名称、消毒药浓度、消毒方式等。
18 疫区临时检查消毒站清洁消毒程序
18.1 放置路障或足够数量的限制车辆缓行的路锥或在消毒站处向疫区内延伸 30-50 米路段设置 3-5 个缓冲带(每 10 米一个),并设立减速标识。
18.2 配制消毒垫及车辆消毒药, 可用 1-2% 氢氧化钠、0.5% 过氧乙酸、 100mg/L 次氯酸溶液等含氯制剂、3%邻苯基苯酚等;配制人员消毒药,可用 75%酒精或、100mg/L 次氯酸溶液或 3%枸橼酸碘。
18.3 按路面宽度铺设不少于 8 米长的双层草垫或麻袋,喷洒消毒药并保持浸湿状态。
18.4 在疫点疫区临时检查站出入口方向的 200 米道路洒布生石灰或 1-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生石灰应洒布均匀且厚度为 2-5 厘米。
18.5 出入疫区的人员,对其手部喷洒 75%酒精、100mg/L 次氯酸溶液或 3%
枸橼酸碘进行消毒,可用次氯酸溶液进行全身消毒,鞋底通过踩消毒垫进行消毒。
18.6 疫点疫区的工作人员,进入时应在洁净区穿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鞋套, 戴口罩、乳胶手套,通过消毒垫步入疫点;出来时应在污染区边缘脱掉一次性防护服、防水鞋套、乳胶手套、口罩(收集后通过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消毒垫步入洁净区。
18.7 对出入疫点疫区的车辆进行消毒,参照运输车辆清洁消毒程序(中篇 四) 执行。
19 清洁冲洗与消毒后冲洗污水的处理
具体参照清洁冲洗与消毒后冲洗污水的处理(见上篇 四)执行。
20 疫点疫区消毒效果评价
20.1 设置消毒指示微生物评价消毒效果
消毒前,将枯草杆菌芽孢涂于棉布或纱布,作为消毒指示微生物,置于待消毒场所。消毒结束后,检测芽孢杀灭率。杀灭率达到 99.9%以上,判定消毒合格。备注:枯草杆菌芽孢抗性强于朊病毒以外的所有微生物,非洲猪瘟病毒是有
囊膜病毒,对消毒剂抗力较弱,故可以枯草杆菌芽孢作为消毒指示微生物评价灭杀非洲猪瘟病毒的效果。
20.2 检测非洲猪瘟病毒评价消毒效果
消毒后,在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点、疫区临时检查站点等高风险场所,采集样品,检测非洲猪瘟病毒。
20.3 采用哨兵动物评价消毒效果
在终末消毒后、恢复生产前,试养 10 头左右非洲猪瘟易感动物(非洲猪瘟抗体阴性)作为“哨兵”动物,让“哨兵”动物进入养殖场的每个建筑物或动物饲养区。每日观察“哨兵”的临床症状,连续观察 30 天后。,采集样品,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抗体。
二、疫点疫区恢复生产的清洁消毒程序
参考农业农村部《感染非洲猪瘟养殖场恢复生产技术指南》清洗消毒部分。
附录 1术语与定义
1 、疫点 Infected premises,IP
发病家猪或野猪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场(户)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放养猪以病猪所在的活动场地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运载病猪的车、船、飞机等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的,以病猪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2、 疫区 Protection zone
一般是指由疫点为边缘向外延伸 3 公里的区域。划分疫区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人工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3 、受威胁区 Surveillance zone
一般是指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 10 公里的区域。对于有野猪活动区域,受威
胁区应为疫区边缘向外延伸 50 公里的区域。划分受威胁区时,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人工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
4 、感染控制区 Containment zone
指疑似感染或已确认感染的养殖场及其周围的某一特定区域,其划定以流行病学因素及调查结果为依据,其已实施防止感染蔓延的控制措施。
5 、清洗 Cleaning
去除总污染后,应用洗涤剂清洗区域或项目。清洗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去除任何可能抑制消毒作用的油、油脂或渗出物。消毒前的清洗是清洁和消毒过程中最常被忽略的步骤之一。
6 、洗涤剂 Detergents
洗涤剂是用于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和增加水的渗透能力来分散和去除表面的土壤和有机物质的化学产品。
7、消毒 Disinfection
指在彻底清洁后,为消灭包括人畜共患病在内的动物传染性或寄生虫性病原体而进行的消毒程序。适用于可能曾被直接或间接污染的场所、交通工具及各种物体。
8、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
9、随时消毒 Concurrent disinfection
又称预防消毒 疫区内存在传染源时,对畜舍、养殖场环境、用具、饮水等进行的常规消毒,其目的是为了预防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发生。
10、紧急防疫消毒 Emergcncy disinfection
在非洲猪瘟等疫情发生后至解除封锁前的一段时间内,对养殖场、畜舍、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场所、用具等进行的防疫消毒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消灭传染源(病猪)排泄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非洲猪瘟的扩散蔓延,把传染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就地灭杀。
11、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
发生非洲猪瘟以后,待全部病畜及疫区范围内所有可疑家畜经无害化处理完毕,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扑杀后 15 天不再出现新的病例,需对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存的非洲猪瘟病毒所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
12、哨兵动物 Sentinel animal
也称岗哨动物,是在某特定区域内饲养的卫生状况明确的健康动物,用于监控或预警环境中各有毒有害物质或潜在性风险。